育才树人启迪创变 打造体学兼优的教育样板
兴学育才,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41年前,李嘉诚基金会(下称“基金会”)倾力创办汕头大学,一圆潮汕人民百年“大学”梦,建起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
1994年,汕头大学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拥有高水平运动队重点院校之一。2011年,汕头大学篮球队在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创新改革,专注体教结合,致力于培养体学兼优的大学生运动员。汕头大学既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又是“广东第一所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实验示范校”。
篮球项目,体教结合试点
李先生关注CUBA由来已久,自1999年汕头大学开始参加CUBA以来,就一直对汕头大学男篮保持着密切关注。2011年,基金会开始全方位接手汕头大学篮球项目的管理,并支持和开启了篮球项目的改革之旅。球队采用“万变金刚”为新队名,秉持“体教结合”理念,以“体学兼优”为目标,致力于培育全面发展的、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与此同时,球队借鉴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模式和经验,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篮球队组成共建关系,切实为队员创造能够兼顾球场训练和课堂学习的条件,并为其提供体学兼优成功之路所需的平台。
中国篮球一直面临着球员断层的问题,好的球员苗子从很小就被挑中,体育作为重心,学业就慢慢被抛弃,以致很多青少年球员一旦无法进入更高水平的专业队时,他们也因为没有学历或者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被社会渐渐淘汰。汕头大学篮球项目建立的初心就是希望可以打造一直以“体教结合”为理念,以“体学兼优”为目标的高水平运动队。通过借鉴美国大学NCAA的管理模式,让球员不只四肢发达,头脑更加发达,克己守礼,要求队员同时兼顾球场和课堂,致力于培育真正的大学生运动员,为其大学生涯后持续发展并取得成功提供所需的平台。
2013年底,基金会聘请比尔教练(William Tomlinson)为汕大男篮主教练。此后7年间,他率领汕大男篮走出低谷,并两次打进CUBA全国十六强。借鉴欧美的大学篮球教学体系,球队一直强调扎实的篮球基本功和高强度、高对抗的训练风格。在强调篮球生活的同时,大学生球员要坚持权衡课堂学业,发展身体头脑,双管齐下。这近10年间,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一直扶持球队成长。
汕大男篮与戈登家族结缘
作为CUBA联赛历史上最具有特色的球队之一,汕头大学男篮在2018年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进入全国16强,并为CBA输送优秀的大学球员。2021年汕头大学男篮迎来了新的主教练埃文·戈登(Evan Gordon),这也意味着新的主教练将为汕大男篮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球员。
主教练埃文·戈登出生于篮球家族,戈登家族有着110多年篮球训练和执教经验。埃文的父亲曾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他把自己对比赛全部的热爱和对篮球的理解都悉数传授给了三个儿子。从三个小家伙蹒跚学步的时候,篮球就已经成为他们血液的一部分。
埃文·戈登在篮球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他曾效力于美国NCAA一级联盟的顶尖大学,在印第安纳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及利伯缇大学(父亲母校)都以主力球星的身份为学校取得优异成绩。大学期间获得体育管理、经济学双硕士学位,是资深的美国金牌教练员和NBA资质体育经纪人。埃文的两兄弟也均为篮球佼佼者,哥哥埃里克戈登效力于NBA 休斯顿火箭队,弟弟埃隆也在NCAA一级联盟大学中崭露头角。
角色从球员转变成教练后,埃文创立了“EG3国际篮球学院”, 机缘巧合下,埃文来到中国开始拓宽自己的篮球经历。篮球学院横跨6个国家,覆盖基础训练到精英训练全年龄段。国内城市覆盖从北京、上海、呼和浩特、泉州等6个城市。除了担任汕头大学主教练的职务外,在中国5年的时间里,埃文组织的篮球学院培训了至少 6,000名篮球爱好者和篮球运动员。
主教练埃文·戈登第一次和汕大男篮见面是在一场篮球赛上,当时还是对手的埃文·戈登作为主力把汕大男篮给收拾服帖了。赛后主教练比尔联系到埃文,对他的能力进行了肯定。在了解了埃文·戈登的背景后,比尔希望他可以来汕大帮助球队强化一下篮球技能和提升球商。在这次见面之后的每一年夏天,埃文·戈登都会来汕大为男篮做集训,每次带来的内容球员都很喜欢,一直到2021年比尔告老还乡,埃文·戈登便接手了汕大主教练的职务。
埃文·戈登更倾向于专注塑造球员全面发展,扬长补短。埃文在接手球队后观看研究了球队历年所有的比赛视频,针对球队和球员个人的长短板进行针对性细节处理的训练,然后再把多个细节组合串联起来在实战场景运用,严抓基本功,在训练中制造困难和问题,让球员结合实际情况反复训练不同场景的处理办法和解决问题能力,全面发展个人技能,突出团队概念。每个人打的无私,攻防两端相互帮助,打出默契配合,做到自己该做的,赢球就自然会来的。
有着多年教学经验和CBA经历的埃文清楚每一个队员的能力和潜力,有不少球员都具有进入CBA打球的潜能,但是最重要的是他们愿不愿意付出努力和代价去开发自己的潜能。这不是一条铺满鲜花和掌声不断的路,球员在往上爬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非常多的艰难和泥泞。作为主教练,埃文会在任教期间,全身心帮助球队养成优秀的习惯,带给球队先进的篮球意识,加强球队竞技能力,带着汕大男篮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进。
打造体学兼优的大学运动员
与其他公益项目不同,基金会对篮球项目的支持,名次成绩要求为次,更多期望是要把球员打造成全面发展的人。基金会为了保证球队的最优发展,为篮球项目提供了一流的场馆设施、教练资源以及外出交流的机会。正是基金会的无私支持,使得汕大作为一个小规模的高校能够在CUBA全国的赛场上和老牌名校、以及规模大得多的学校同水平竞技。汕大球队自基金会接手之后,所有的球员都要保证训练和课业两手抓。球队同时要求球员养成健康的生活作风以及良好的人格和品格。不少球员在刚刚进入汕大男篮的时候都曾对“体教结合”的这种新模式感到不适应,常常在时间分配上顾此失彼。但是在基金会和球队的严格要求和引领下,所有球员都渐渐适应,除了日常训练,所有人都要按正常的本科生的要求选课、上课、复习课业、积极备考,武装自己的身体和头脑,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篮球运动不仅仅需要身体,头脑、球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基金会强调教育,不仅仅是希望球员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考好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学习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不仅如此、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应变能力、情绪调节、意志品质很难在纯粹的篮球训练中教授。汕大走出的朱松伟、王炫、何捷都是同时具备优质身体能力和高球商的球员,他们所拥有的场上视野、处理球方式、调动球队等能力是所有球队都非常看重的。中国篮球需要有头脑的球员、聪明的球员。作为一项团队运动,相比较个人能力的培养,头脑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不断的实战场景训练以及创造需要多动脑的环境是培养上述能力的关键。说到底“造星”最重要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专注在让自己更强的道路上,星光自然会找到自己身上。
如今,随着17名来自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学生球员在去年通过选秀走上职业篮球CBA的赛场,连续四个赛季被选中人数保持增长的CUBA在成为中国篮球人才来源重要渠道的同时,也向所有人证明了体教结合的力量与无限想象力。经过在汕大10多年的“体教兼顾”的例证,基金会篮球项目作为一项实验任务验证了“体学兼优”的可行性。 2024年开始,CUBA开始实行高水平篮球运动员通过普通高考进行学校录取,真正开始推广“体教融合”。后续基金会计划将篮球队交回汕头大学管理并继续在教育、医疗等领域进行更多的捐资和帮助,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