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普法|股票遭遇虚假陈述,股民应当如何起诉赔偿?

>
ata-alt="" poster="https://v3.huanqiucdn.cn/d1db0086vodtranscq1400174353/5e6901b2387702298003776530/sampleSnapshot_10_0.jpg?imageView2/2/w/1260">

近年来,因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导致投资者损失的事件大量发生。虚假陈述赔偿诉讼已经成为了证券市场的高频事件。上市公司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投资者队伍也在不断壮大。随着证券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推行,以及在今年1月21日最高法院发布了新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侵权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不夸张地说,这是一个对上市公司和公众、尤其是中小股民有巨大影响的司法解释。

金融消费者作为直接投资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在面临投资的上市公司存在虚假陈述的情况下,为何有的可以获得全额赔偿,有的却被剔除索赔范围。环球网公益频道此次公益普法活动,特邀请到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执委会成员、高级合伙人——应飞彪。近几年,应飞彪律师代理了较多关于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的案件,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案件,是其代理的全国首例集体诉讼“康美药业案”,该案也入选了2021年度全国法院十大案件。

本次公益普法,应飞彪律师将为大家结合投资者及上市公司两个角度,讲讲投资者如何有效维权和索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