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新业态带来共赢新机遇

农历蛇年春节临近,年货采买陆续提上了人们的日程。在商务部等部门一系列促消费举措中,“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被置于重要位置,获得了许多关注与期待。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丝路电商”带来了更多全球好物;对海外华侨华人而言,线上购买传统年货拉近了自己与家乡的距离。

电子商务是数字经济里最活跃的部分,是和实体经济结合最紧密的部分。近年来,互联网、移动支付、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创新,让跨境电商的交易流程更加高效便捷,不仅解决了传统贸易中存在的时效性、信任等问题,还大幅降低了贸易门槛、拓展了参与范围。在春节等重要时点,不少电商平台还会推出限时折扣、跨境包邮等各种活动,让消费者迅速买到心仪商品的同时,节省不少渠道费用。实践中,“丝路电商”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外贸新业态,为中外市场主体带来全新机遇。

扩大交易范围。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各方形成了良好的经贸合作基础和丰富的制度型开放成果。截至2024年8月,中国已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2个自贸协定,其中13个包含电子商务相关内容,涉及免征关税、电子签名和电子认证、无纸化贸易、个人数据保护、国际合作与对话、在线消费者保护和国内监管框架等条款。实践中,中国国内电商平台与海外平台的合作成为推动“丝路电商”发展的重要力量。平台化合作不仅使得更多中国企业能够利用全球电商渠道拓展市场,也让海外电商平台和企业轻松触达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最终扩大交易范围、创造更多商机。

提升交易体验。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快速普及,使得各国消费者、生产者“买全球、卖全球”容易了许多。比如,中国许多电商平台、外贸企业纷纷建立了海外仓,不断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使商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当地配送快速到达消费者手中。再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既帮助跨境电商平台和卖家更好地掌握用户需求、展示自身产品,也让广大买家更容易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和性能,获得全新网购体验。在需求集中释放、交易周期缩短的春节期间,“丝路电商过大年”活动能发挥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觑。

密切人文交流。商品是消费的载体,更是人员交往和文化交流的载体。春节期间,“丝路电商”可以将腊肠、年糕、茶叶、福字、灯笼等具有浓浓年味的中国传统商品带到全球各地,也可以把泰国椰子糖、印尼咖啡、挪威三文鱼等具有异域特色的商品带到中国。久而久之,商品大量交易带来了信息充分交换,密切了人员往来和文化交融,为中外企业合作创造出广阔的空间。比如,上海在“丝路云品”电商节活动期间举办智利、巴基斯坦、意大利等国别和地区主题日活动,就起到了宣传推广伙伴国特色旅游、人文地貌的良好效果。

不过,“丝路电商”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偏远地区物流成本较高、不同国家贸易政策差异较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挑战。未来,政策层面应进一步加强支持,推动跨境电商平台与国际物流、支付体系的深度融合;企业层面应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用户体验来增强市场竞争力。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丝路电商”日益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途径,外贸新业态带来的共赢新机遇也必将更多。

(作者为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