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温暖送达每一个幼小心灵——湘潭市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纪实
她,本是花季少女,却被自卑感压得喘不过气来,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疼爱,心里又难过又嫉妒;他,渴望上学,却因为腿脚残疾无法出门,性格越来越内向,甚至拒绝与人交流……他们都是困境儿童。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这些孩子年幼就遭遇不幸,生活和心理都陷入困境,无法解困。
还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或双双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稚嫩的心灵无处安放。这些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是“留守儿童”。
据统计,在湘潭,困境儿童有近万人,农村留守儿童3000余人。他们,牵动着政府、社会组织以及无数善良群众的心。
拧成一股绳,形成社会保障巨大合力
“我好想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去学校读书。”几年前,这样普通的愿望对家住湘乡市泉塘镇军塘村的小博来说,就像中奖一样难以实现。出生就患有脑瘫的小博,虽然智力和同龄孩子一样,却因运动神经受损,无法自主行动。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能养活小博已经不易,更难以满足他上学的愿望。到了上学年龄,小博的情况引起了村儿童主任陈平的特别关注,于是,社工和志愿者来到他家中,给他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还送学上门,小博在家里就能学到小学的基础知识。后来,在陈平的奔走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小博顺利进入了附近一所小学学习,奶奶每天推着轮椅陪他上学,小博脸上的笑容渐渐多了。
与小博同村的17岁少年宇轩,是东山学校高二学生,父母先后不幸去世,和年迈的爷爷生活在一起,成了一名孤儿。失去了父母的宇轩没有安全感,很自卑,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村儿童主任陈平经常上户走访,与他谈心,并联合学校老师给予他特殊关爱。现在,宇轩成绩优秀,开朗大方,经常获得学校表扬。
湘潭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困境儿童,包括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十分困难的儿童,因自身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以及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导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或侵害的儿童。像小博这样的困境儿童,湘潭市有近万名。
如何保障这批困境儿童的基本生活,如何引导他们拥有更健康的身心?为此,湘潭市构建起了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4级儿童保护网络,在全市每个街道、乡镇设立儿童督导员,在每个村、社区设立儿童主任。市、县民政部门均设置内设科(股)室或安排专人。目前,湘潭市70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了儿童督导员,951个村(社区)全部配备了儿童主任,负责辖区范围内困境儿童保障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每逢周末,军塘村儿童主任陈平就会腾出时间,在“儿童之家”检查、辅导留守儿童作业,为他们梳头发、剪指甲、整理房间。每个月,她还会到村里37位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及时记录下他们的成长需求。
“前不久宇轩告诉我,他的基本生活费提高到了1100元/月,加上助学金等,现在他的生活不比其他同学差。”陈平高兴地告诉我们,从2023年1月起,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950元/月提高至1100元/月,原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比照孤儿标准发放。
织密一张网,让党和政府的温暖全面覆盖
相比失去父母的孩子,子涵的情况稍好一些。父母离异后,父亲外出打工,她大部分时间和奶奶一起生活。子涵想念妈妈,经常给妈妈打电话,但妈妈不愿意回来看她。因此,子涵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默默流泪,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物质需求并不是最主要的,还须有精神层面的支持。”陈平认为,这些身处困境的孩子,大部分在性格、心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如何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生活的信心,是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
半年前,志愿者和社工来到子涵家中,开始子涵很害羞,总是躲起来,慢慢地她试着与哥哥姐姐们交流。现在,子涵完全变了个人,她欢快跳舞的身姿,精心作画的神态,都记录在奶奶手机的朋友圈里,每每刷到这些视频,陈平总是会心地笑起来。
关爱留守儿童,仅依靠村儿童主任的力量远远不够。省民政厅印发的《湖南省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项目实施方案(试行)》政策文件发布以来,乡镇(街道)社工站如雨后春笋般迅速遍布湘潭市每一个乡镇、街道,社工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湘乡市龙洞镇建时村15岁的李想,在小学三年级时患肌肉萎缩症,从下肢到全身逐渐失去运动能力,也无法自己进食和上厕所,自理能力基本丧失。随着病情恶化,李想性格越来越孤僻,与他人基本无法沟通,整日坐在椅子上玩手机、玩游戏,情绪低沉。
湘潭兴阳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在一次走访中了解到李想的基本情况,随后确定了服务目标,制度服务计划,决定对李想开展帮助。今年,社工联合妇联、团委、志愿者成功为他举办了一场生日会,戴上生日皇冠的他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目前,全市各乡镇、街道全部建设了社工站,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了社工站四大服务内容,村(社区)全部建设了“儿童之家”。各乡镇、街道社工站社工依托“儿童之家”,利用周末、节假日等,针对留守儿童的身心特点,组织开展了心理团辅、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亲子游戏、课外托管、阅读、防溺水、防疫、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儿童法律法规宣讲等丰富多彩的儿童关爱活动。
下好一盘棋,构建全域层级管理新架构
11岁的云谦是雨湖区姜畲镇姜畲村沙子组的一名困境儿童。他的父亲几年前因车祸留下后遗症,对他来说,如果有一辆自行车可以代步,那么上学的路就会变得轻松多了。今年“六一”,他的“微心愿”实现了,市未保中心、雨湖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把一辆崭新的自行车送给了他。
连续几年的“六一”儿童节,市、县、乡三级联动,针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开展送礼包、认领微心愿等活动,并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心理辅导等,取得了良好效果。
“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关爱保障工作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对这些孩子的救助不只是单一的经济救助,更不是一时的,而应该是持续性的。”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完善的体制机制是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一直以来,湘潭市民政局高度重视留守、困境儿童关爱工作,不断强化留守、困境儿童心理关爱服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留守、困境儿童得到妥善监护照料和关爱保护。
市本级、湘乡市、湘潭县、韶山市依托救助管理站,雨湖区、岳塘区依托民政局,全部成立了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通过提质改造、明确专人,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机构职责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针对留守儿童心理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关爱活动。如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面向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开展了“莲心向未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及“感恩生命中有你”“党建引领 护航成长”“不负好春光 筑梦心旅程”等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活动。
同时,湘潭市通过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选送负责人参加省级业务培训、纳入儿童专干培训范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等形式,大力支持儿童类社会组织发展。目前,湘潭市共有41家儿童类社会组织,涌现出了湘潭市同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湘潭市仁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湘潭市湘童儿童公益协会、湘潭市雨湖区蓝海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为代表的优秀儿童类社会组织,开展了“唯爱赋能”“开绘啦”“童真绘制 社工同行”等系列留守儿童主题关爱活动。
“湘潭市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排查和监护评估项目”“湘潭市特殊儿童监护服务项目”“湘潭市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研学项目”……根据《湖南省民政厅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近几年,湘潭市民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开展政府购买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雨湖区获得了省民政厅儿童综合关爱服务试点50万元资金支持;韶山市持续开展了“童享未来”等主题活动。
热门相关:公子风流 混在三国当军阀 唐朝小官人 总裁大人,又又又吻我了 娇妻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