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与肾脏健康”倡议书

全球范围内,慢性肾脏病是近20年才被认识的重大慢性疾病,在我国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花费、低知晓率的特征,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此外,慢性肾脏病与其他常见的重大慢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加重了人群整体疾病负担。

当前,气候变化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也在与日俱增。在过去20年间,高温导致的死亡率在全球迅速上升,与高温相关的老年人口死亡人数增加了54%。与此同时,环境因素对肾脏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气候及空气污染等均可以增加肾脏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肾脏健康危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2022年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7月15日-16日线上召开,大会邀请了多位院士、专家和学者围绕气候变化、空气污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做深入探讨,启迪创新思维。值此会议之际,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正式发出倡议,呼吁重视气候变化与肾脏健康,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气候变化与肾脏健康”倡议书

气候变化是全球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也在与日俱增。202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指出,“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保护人类健康福祉,刻不容缓。

肾脏疾病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医疗花费、低知晓率的特征,已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环境因素被证明是肾脏疾病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空气污染等均与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发展高度相关。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估计现有患者人数超1.2亿。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面对我国肾脏疾病的沉重负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导致肾脏疾病的增长趋势,加强肾脏疾病的环境危险因素防控已迫在眉睫。作为全国性肾脏疾病医防融合的学术团体,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一、树立新思维,开展气候变化对肾脏健康影响的评估

开展与气候变化相关的肾脏健康影响评估;推进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重大战略,制定明确的行动纲要和工作规划,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促进肾脏疾病相关环境危险因素的早发现和早干预,延缓肾脏疾病进展。

二、探索新路径,加强气候变化减缓行动与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中国的气候减缓行动,将健康因素纳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中,有效延缓气候变化与空气污染相关的肾脏疾病发病和过早死亡;针对环境污染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降低污染物可能带来的肾脏健康危害效应。

三、提高新认识,增强社会公众对于环境风险的防范

加强社会宣传,推动有效立法及健康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气候变化与肾脏健康之间重要联系的认识;加强气候-健康风险预警,提升工农业等职业的防护能力,提倡绿色交通、清洁能源、清洁食物与饮水,增强公众对于环境污染的防护意识。

四、拓展新格局,建立协同发展、合作共赢的气候治理体系

牢固树立共同体意识,促进多部门、多学科协同合作,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制定系统性、长期性、可持续性应对措施;精准施策,落实“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气候治理体系与肾脏疾病防控模式。

“致广大而尽精微”,让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坚持“四个面向”,应对气候变化,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

2022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