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绩效天花板 让员工从“知道”到“做到”—— UMU 互动学习平台推动企业生产力提升
摘要:该案例描述了企业学习平台 UMU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学习的结合,提升传统企业培训的效果、效率与体验,帮助燧原科技进行人才培训和储备。与传统的培训方式不同,UMU 专注打造以效果学习为导向的学习平台,为企业学习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基于学习科学与AI,构建新型智能化的学习场景,UMU 互动学习平台打通“教、学、练、测、用”各个环节,帮助学员跨越从“知道”到“做到”的鸿沟,提升员工生产力和绩效。UMU 做的不仅仅是帮助企业完成培训,更是帮助企业通过学习改变员工绩效,提升员工生产力。围绕AI核心技术,UMU 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将 AI 与企业学习场景充分结合,实现了 AI 应用的规模化、商业化,与在人才培训领域的落地与应用。
关键词:UMU ,燧原科技,人工智能,学习平台,数字化转型,人才
案例正文:
成立于2018年3月的燧原科技,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推出了两代云端训练产品和云端推理产品,包括2021年最新发布的第二代云端AI训练产品“邃思2.0”芯片,以及基于邃思2.0的“云燧T20”训练加速卡、“云燧T21”训练OAM模组、“云燧i20”推理加速卡以及全新升级的“驭算TopsRider”软件平台,这也让其成为了业内首家推出第二代云端AI训练推理加速产品组合的公司,同时也成为了AI加速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
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燧原科技的团队也在不断扩大,人才需求同步提升。在燧原科技看来,人才是团队发展的关键核心要素。如何在拓展团队的同时,让企业文化得到传承,让技术人员更加专业,让人才储备更能适应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燧原科技也在寻找最佳解决方案。
2021年4月,燧原科技与互动学习平台 UMU 进行了接触后,决定在 UMU 开通500个企业版账号与全员学习圈功能;并于8月增购120个账号及学习圈。对此,燧原科技人才发展总监张建超表示:“通过 UMU 这样的智能化学习平台,我们希望能够让燧原科技现有的知识得到沉淀,同时让知识流动起来。”
一切从体验开始
2019年,燧原科技推出第一代云端训练产品,随后企业规模快速扩张。2020年,团队规模达到400人,而今年,团队规模已经超过600人,有接近一半的人数增长。
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燧原科技在企业文化和人才储备方面都面临着比较大的挑战,一是如何能够把控好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向,二是如何将企业文化更好地传递给团队成员。
在这一情况下,作为公司人才发展负责人的张建超对 UMU 产生了兴趣。为了确认 UMU 学习平台是否能够真的满足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燧原邀请了公司管理层做了预先的体验,并收集他们使用后的感受。
与传统的学习平台不同,UMU 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学员的互动参与度。除了在线学习视频或图文课程外,UMU 上的课程会添加非常多的互动练习环节,例如在「AI视频作业」中,学员可以与AI进行互动,录制视频作业,AI会对表情、手势、语音、语义等维度进行评估,并在练习结束后立即给出各个维度的反馈,促进学员对知识点的内化与应用。这种极具科技感又实用的互动形式,非常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员工可以在主动表达与不断改进中完成职业技能的学习,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人工智能评估之外,UMU 也提供AI视频作业的讲师评分和学员互评功能。讲师可以对学员提交的练习进行手动评分,在人工智能的基础上给与个性化的辅导与反馈。学员互评更是将同伴学习发挥到了极致,学员可以看到其他伙伴提交的作业与练习,也能看到讲师对他的作业的反馈,也可以对他人的作业进行点评,让学习更加立体化、理解更深入。
在“做课”的环节,UMU 也提供了非常便捷的功能。以UMU AI微课为例,讲师只需要上传自己的正装头像和内容文稿,UMU AI便可自动制作带有字幕式幻灯片的视频课程。这极大的节省了“做课”的时间,解放了人力,让人力投入到更具价值的内容研发中去。
“综合比较下来,我们觉得 UMU 在产品功能、用户体验、学习效果、学习效率等方面做得很好。”张建超表示:“这是我们和 UMU 达成合作的初衷”。
让知识流动起来
作为人工智能芯片企业,燧原科技本身对技术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同时对前沿科技的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经过前期的接触和体验,2021年燧原科技决定在企业内部大范围使用 UMU 学习平台进行企业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目前,燧原科技通过 UMU 平台进行三大模块的内容培训:专业技能、政策流程,及通用素质(如企业文化、压力管理、沟通管理等)。
张建超认为,UMU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模式,能够让企业培训中标准化的内容模块快速落地实施。用技术的手段,将标准化的学习内容进行数字化改造,效果高、学习体验好,同时还能更好地进行企业知识内容的沉淀和梳理,帮助企业高效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燧原科技的学员反馈来看,学员们经常提到“ UMU 学习平台使用方便,节省时间”、“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知识学习,可以更加高效的管理学习时间”;从企业讲师的反馈来看,讲师们的心声是“通过 UMU 学习平台,可以非常便捷地创建一门课程,大大提升了课程制作的效率”、“可以用更加生动、互动性强的方式进行教学,学员的接受度更高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可以更加精准、更加客观地评估学员学习效果。以前很难做到大规模个性化反馈,UMU AI帮我承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
芯片行业知识更新快,作为该领域的初创企业,燧原科技在团队人才建设上需要保持领先的高速度,方能保证企业竞争力。人才需要掌握前沿的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这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石,也是燧原科技的发展理念。
UMU 互动学习平台帮助燧原科技在内部构建良性的学习机制,不仅技术达人可以进行专业教学,所有员工也都能在平台上进行知识分享,推动团队水平的整体进步。
在 UMU ,燧原还将相关的优秀经验与知识进行梳理,开放给所有的团队成员,让智慧流转起来,也让企业知识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沉淀下来。
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对于基于AI的学习平台的大胆尝试,燧原科技可曾有过犹豫?这一问题在张建超的眼中算不上是一个问题,他很直接的给出了答案:“我们非常相信人工智能会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潮流。”
如今在许多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落地。“我们充分相信人工智能技术在学习领域的推动作用。”张建超表示。在进行前期的实践后,燧原科技对 UMU 平台在内部大规模的使用非常有信心。“为了提升燧原人的专业技能,我们成立了5大技术学院,比如硬件学院、软件学院、系统学院等,进行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
未来,燧原科技希望企业员工能够更多地参与到 UMU 学习平台上来。同时,燧原科技也与 UMU 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创企业学习产品功能与体验的提升。
事实上,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值上升期,市场对于芯片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集成电路领域人才的需求也呈现上升态势。
根据近日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20-2021年版)》显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处于布局和发展期,行业从业人员增多。但根据2023年全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仍存在超20万的缺口。
行业增速远超人才增速。同时,由于芯片行业准入门槛高,许多企业不仅面临着技术人才缺乏的困境,管理型人才和业务人才也大量缺失。
张建超介绍,燧原所处的是一个对硬核技术要求很高的赛道,即便是管理岗和业务岗的人员,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才能胜任岗位的需求,这无形中也提高了岗位需求标准。
而通常培养一个毕业生到成熟工程师,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借助 UMU 这类人工智能学习平台的助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效率,节约了培养成本,推动了企业内部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
打破绩效天花板
燧原科技在人才培养领域的尝试,是时代发展下的一个缩影。当前,企业越来越需要提升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UMU 基于学习科学与AI技术构建新型智能化学习场景,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提升组织人才绩效。
据了解,目前 UMU 已经完成数亿元人民币的C3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领投,五源资本跟投。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UMU 已先后完成6轮融资,其中不乏高成资本、高瓴创投、五源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
UMU 不仅在中国市场获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在海外市场也获得了众多国际行业领先企业的订单。目前 UMU 服务全球208个国家和地区,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00家是 UMU 的客户,终端用户超过7000万。
未来,UMU 希望携手更多的领先企业,实现企业学习的数字化、智能化,用AI实现学习效率、效果和员工体验的提升,助力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
专家点评:
“我们看到,当代大量的企业已经从人力驱动型转化为知识驱动型,而如何管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实现人力资本增值,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 UMU 已做出面向全球数字原住民一代的企业培训产品,并以卓越的产品体验获得全球多国客户及其员工的广泛认可。我们期待以东朔为核心的 UMU 团队继续打造世界级的标杆产品,也很期待陪伴 UMU 一起继续探索接下来的历程。”
华兴资本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首席投资官包凡